對內太認真 以至於走不出去

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,當一個點的熱量和濃度夠高的時候,必定會向外擴散
當對內牧養的架構和基礎不夠完整紮實的狀況之下,事實上,難以承載對外擴
張之後,所帶來的信仰人口膨脹以及事工的增加,教會內部資源的分配,會成
為最大的危機。

回到基本面來看,對內牧養其實是教會一切的根本,對外傳揚之後所收割的稻
實,在成為種子之前,也得糧倉儲藏。若是對內牧養的功能增強,所謂信仰基
本問答,不再使人臉紅心跳。非信仰婚嫁,青年流失通通可以被歸類在內部牧
養失敗裡面。

本會在台灣的歷史有多長,按照這樣的歷史,我們可以算算,目前教會裡面,
超過三四代的家族應該有多少人,再對觀教會的現況,我們自然可以看見隱藏
的問題漸漸浮現出來。

這幾年下來,在我眼中所看到的,知識菁英的子女,在教會當中大多同時是知
識和信仰的菁英,當年宗教教育所造就出今日的領導階層,就是所謂菁英的子
女,事實上與他們同一輩的信徒,多有信仰在外飄流的,今日的領導階層面對
缺乏同工的狀況確也感到一股無力,或者是僅能退一步任用初入信的信徒,或
年齡較輕的晚輩,與之同工。在大發熱心的同時,同時也有一絲絲的疑憾。

誰來教導我們放寬視界,開展視視野,學會彼此欣賞,深刻的體驗信仰,看見
教會貧乏的地方。當你我在事工場合努力耕耘的同時,也該自問,在信仰的根
本上,我們到底做了多少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sb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