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0日自由時報A10的內容被網友努力的轉貼到伯利恆上面。
在老媽去訪問的時候,有朋友把報紙拿給她。昨天晚上,某執事還特別把該版報紙護貝,又拷貝了一份給傳道。真搞不懂,TJC到底是希望自己是獨居的民,還是也希望自己被基督信仰群體給接受。或者是希望這種淺碟式的報導能夠加深民眾對於TJC的正面印象。
目前分類:在那白色方舟裡 (48)
- Sep 01 Fri 2006 09:31
Malusu?
- Aug 15 Tue 2006 22:48
一個頭家二十五年
一個頭家二十五年
那年我五歲,快樂的念著私立幼稚園,家中一直都處於小康的經濟狀況,整個家族也都住在附近。小時候常到親戚家玩,如果往盧厝裡的方向走,走三天三夜都還是在黃氏族親的土地上。爸爸的工作是賣醬油,做小本生意,雖然工作辛苦,但一切生活都很正常的運作著,媽媽把整個家庭維持的很好,我在家中的排行是老么,最大的是姊姊,有三個哥哥,爸爸是個嚴以律己、寬以待人的生意人。所以爸爸的朋友很多,家裡的孩子也很聽話。在鄰居當中可算是一位好父親。
- May 31 Wed 2006 04:36
三杯巧克力牛奶
上個星期六晚上,和你們去八十五度西,你們很天真的問我為什麼今天要去?其實我真的沒有勇氣告訴你們,我要辭去剛剛滿三季的職務,這一回,算是為自己餞行,也為自己慶祝。
拒絕成為共犯結構中的一員,但又不捨才剛建立起來的關係;你們當中的幾位,開始嘗試在筆記本上,回應我對於課程內容的挑戰,或是分享生活當中的遭遇和觀感。在請假條上的事由我寫著「未來生涯的規劃與世俗學識的追求」。學測的第一天,星期六晚上聚會的時候,與你們互勉的是「在知識領域當中看見未來與希望」。我要離開,也只能期望自己,三五年後不要忘記心口上儘存的那一絲熱度,幾年後與你們相遇的時候,也希望你們都已經找到了自我。
- Apr 25 Tue 2006 09:47
地久天長
兩座高山之間,有一道汨汨的溪流,新生命將在此被孕育,離開水面從水裡上來。
2006年4月23日,在阿里山觸口村,那兩座頗負盛名的吊橋下,有一場儀式正在進行著,吊橋上的民眾來來往往,時常因詩歌和著水聲所吸引,暫且駐足從橋上遠眺儀式進行的會場;『咦?那是什麼?』、『哇!洗禮耶,第一次看到。』、『喔!那是洗禮嗎?』
歌聲與水聲在山谷間飄盪著,淙淙的溪水不停歇的向下游流去,民眾踏著輕快的步伐走向下旅遊的下一站;儀式之後,會是另一段漫漫的新旅程,途中有許多的奇景與挑戰,正在等候從水裡上來的新生命去探索。
- Apr 06 Thu 2006 22:50
夢境
- Mar 09 Thu 2006 10:55
群與我
- Mar 06 Mon 2006 13:40
失態
對於自許要成為忠實口譯者的翻譯人員而言,那確實是一種失態,我對不起所付與我對於聽眾的責任,以及,身為一個配角和協助者,對於主講者的尊重和服事。
那天下午聚會後的唱詩,我幾乎沒有辦法唱完,歌詞中的『唯獨基督』,再再讓我想起這一週之內在講壇上傳來,對於聖經的解釋,又参雜著對其它專業領域粗糙的批判;在『唯獨耶穌』的中心思想之外,主講者似乎加添了些什麼?;我的情緒,只要再漲溢一些,我可能得提前下台,最末次的禱告,我無語;這是聖經講習會最後一堂課,在那聖安息日的午后聚會。
當真耶穌教會在台灣傳教八十載的回憶之後,『復興真耶穌教會』的旗號,我忠實的譯成台灣目前的官方語言;『更正萬教』的口號,卻讓我遲疑半秒,閉著眼,心虛的從我口中,看似堅定的譯出;我何嘗不希望我所存在的社群,是蒙神所愛的團體,我也期待,這個團體能夠因耶穌基督遍在的愛而活潑成長;但是我不懂,這兩個沒有帶出目標和方法的口號,到底對於台下普羅信眾,除了熱血沸騰的激動之外,對於基督信仰的思想,能有多少理解;耶穌基督慈愛的感受,能有多少體認;難到只有對立,才能讓這個社群更加穩固嗎?
- Mar 02 Thu 2006 22:18
叩門之聲今安在?
看哪!看哪!主站在門外,叩門!叩門!
小男孩聽見主聲、小女孩聽見祂聲;
若願,打開!打開!打開心門!主就進來!
簡潔的歌辭,輕快的旋律,稚嫩的嗓音;從那一日直到今日,兒童詩歌仍在宗教教育的現場,悠揚的唱頌著;但是,叩門之聲今何在?是否在我心門外?
成功神學瀰漫的現今都世化教會生活中;補魚、狩獵、耕種、畜牧、機修、清掃,是否依舊能夠成為志業?是否可以強調在階層概念之外,仍有一種不可輕賤的生命價值存在?「聖工」是否只存在華麗巍峨的建物當中?事奉者,是否都該中產階級的穿著衣戴?投身於專職服事,是眾多可堪期待的志業之一,還是榮神益人的唯一選擇?
- Feb 16 Thu 2006 21:35
那安息的安息
教會服事 大概只有像我們這些 會和行政體系有不同意見的
才會感到所謂的無力感 或者是 套一句古人說的 孤臣無力可回天
從高中遊走在個大小事工之間 及至大專時期開始在隙縫中尋找自己的定位
直到退伍後 選擇性的參與 我覺得能力所及的事奉
我在想 六七年前的那段排滿事工任務的日子 到底是熱情 還是激情
- Jan 17 Tue 2006 10:54
一段剛結束的故事
阿嬤走了,走在元月七日的凌晨,天氣最寒冷的時候;在加護病房,多重器官衰竭。
看著老爸手寫的故人略歷,心上閃過一個念頭,到底什麼才算成功?怎樣才是偉大?
阿嬤的信仰表現,和我筆下『大教會小信徒』的意象相當類似,在教會中,沒有任何的豐功偉業,事工上似乎也無啥貢獻,與教會群體間的關係,亦是相當淡薄,甚至對於基督信仰的觀念,並不很清楚。
- Jan 13 Fri 2006 00:00
各別與合一
覺醒與得釋放,這是在基督信仰當中很重要的元素,如果我們並沒有在這當下的環境當中,感覺到捆綁,那麼,代表我們沒有覺醒,也就不會去找尋任何的釋放。
一直以來,教會團體的內部,我感受到一種壓抑,不管是在行為上,或者是在思想上,都能夠看到這種籠罩住的力量,而這樣的力量,事實上常用聖經真理的外貌來包裝,也就是說,這樣的力量,其實並沒有充份且完整的聖經基礎,某些時候,只是少數人為達到其目的所設定下來的條款,但是,並不代表這些目的的背後是存著惡意,相反的,我必需承認,這些條款原本是出發點是善的。
過於強調基督徒的標準化和模型化,是第一個問題點,透過強調合一的概念,試圖藉由團體的意念模塑出,好基督徒的標準樣版,而且,事實上我們也希望,這樣的好基督徒型態,可以如同工業社會的眾多事物一般,套用一定的程序,開始進行大量的複製與快速的生產;但是我們卻忽略,神所賜給每個人各異的人格特質,不同的遭遇和環境,會產生各異的歸家歷程,可是我們大多急於見視成果,而不願意詳細的體察這過程中所發生的總總,對於其他個體的信仰如是,對於自己的信仰亦同。
- Dec 05 Mon 2005 23:57
彩衣蝶翼望紛飛
楔子
我們有那麼一個夢想,有那樣的一天,能夠略盡棉薄的心意,讓基督信仰的美妙,透過快速傳遞的電子訊號,讓文字符號載送溫暖的喜信,在那由節點串聯的虛擬幻境,與隱身冰冷螢幕之前,眾多熾熱之心分享。
2005年 11月25日晌晚,一場為期兩天的培訓活動,將在座落於台中北屯的那棟紅褐大樓舉開;期盼在這聚首之後,能如彩蝶般,翩然舞動那輕薄的雙翼,悠遊在文字之間,散發溫暖的香氣。
- Nov 16 Wed 2005 10:42
童軍教育與宗教教育的對話
在繼續討論之前,有些前設性的已知必需先提出來;大家愛主服事眾人的心,相信在天上的父神都已全然明瞭;因此行文之中,就不再特別提出此一項目,其次是對於宗教教育教學法的態度,想必一向是多元而且開放,廣納見言諮諏善道。
至於筆者,畢業於童軍教育興盛的蘭潭國中,對於童軍教育,也有基礎的認知,在陸軍的野戰單位擔任過基層領導幹部,我很清楚的知道,什麼是軍隊,什麼叫權能區分。
『介入』
- Oct 03 Mon 2005 11:45
關於P家K
這是這回來GA大樓的最後一天..
回去之後要和Office談接下來工作的細節
最近又開始關心起P家的K這個問題了
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念頭總是旋繞在心頭上
- Sep 28 Wed 2005 04:10
領袖爭奪戰
秋意濃了 天氣涼了 夜也深了
我在想 那四年在打貓念書的日子
特別是在校園團契的生活 是怎樣渡過的
同傳道及育宜大哥 跑了一趟嘉義大學蘭潭校區